甘州融媒讯 搭建流动调解屋、组建多元志愿队、紧抓消防安全绳、真心关爱困难群众……近年来,甘州区东街街道不断探索精细化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创新思路,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针法,在民生难题化解、老旧小区治理等关键领域精雕细琢,用“绣花针”功夫,织出了基层治理的新画卷,一幅幅文明、平安、和谐、幸福的图景正在辖区内徐徐展开。
优服务,流动调解屋织出协同治理“和谐图”。为有效化解网格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格格有解”,以最快的速度为民排忧,极大降低群众诉求成本,社区推行“格”内流动调解屋,同步辖区“三官一师两员”等资源,通过网格“吹哨”调解员报到,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坐堂问诊”变为“上门巡诊”,主动走到小区楼院内,把人民调解工作搬到居民群众的家门口,按照现场了解、登记、调解等一系列流程,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同时,在楼院内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居民法治意识,引导居民遇事找法,从源头上防止纠纷扩大化。
“社区已搭建起‘片警+网格长+楼栋长+党员联系户’的联动机制,通过工作组团协同作战方式,将专业调解队伍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对网格楼院内的各类纠纷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化解,形成‘大事层层联动、小事一格办理’的局面。”饮马桥党委书记苟淦榮介绍道。今年以来,街道社区共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房屋漏水等各类矛盾80余件。
强督导,多元志愿队织出群策群力“文明图”。“先生请不要乱丢烟头。”“女士,在小区遛狗要记得牵绳。”……在甘泉社区南大池公园内,不时能见到由辖区党员、退役军人、居民志愿者等力量组成的文明劝导队,对小区遛狗不牵绳、噪音扰民、公共区域堆积个人物品等不文明行为展开劝导,并向居民宣讲物业管理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辖区居住环境。同时,街道积极探索居民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由社区搭建服务居民的平台,引导银发人才、商户经营者以及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以“移动微网格员”的身份参与社区治理,用服务兑积分、积分换物品,让更多的力量加入服务居民队伍,形成社区治理合力。
今年以来,志愿服务队伍反映楼道杂物乱堆放、卫生死角、飞线充电等问题20余件,及时反馈私拉电线、堵塞消防通道、路面破损等线索16条,推动解决路灯增设等实际问题11件,参与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实现“管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
抓落实,系牢消防绳织出联防联治“平安图”。消防通道是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疏散被困人员的通道,也是公认的“生命通道”。金安苑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楼院时发现,梁家墩巷道内存在双侧停车堵塞消防通道的安全隐患问题。为打通群众“生命通道”,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党委班子成员迅速与交警部门进行对接,实地查看梁家墩巷道道路车辆停放情况,根据道路实际,交警大队将该路段规划为单侧停车路段,拓宽小区的消防通道。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对梁家墩六社、梁家墩政府楼生活小区巷道内消防通道画线标注,确保消防通道符合标准,巷道畅通无阻。
安全无小事,警钟需长鸣。街道始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细致谋划、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目标,持续探索“党建+安全”治理体系,凝聚治理合力,加强协同共治,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做到安全生产早排查、早发现、早消除,打好主动仗,织密保障网,为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真关爱,点亮新希望织出用心守护“幸福图”。“太感谢你们了,不仅经常关心我,为我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还亲自跑腿帮助我解决了居住问题。”去年5月,甘泉社区网格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得知辖区高龄老人杨丰清老人房租到期,房东考虑到老人年龄较大,不愿继续将房屋租给老人居住,老人的晚年居所成了一个大问题。为切实解决老人住房问题,结合老人本人意愿和实际情况,街道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区住房保障中心反馈情况并进行沟通,为老人申请一间公租房。在申请公租房的过程中,考虑到杨丰清老人办理手续不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化身“跑腿员”,承担起“跑腿”工作,先后到各个部门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在各部门的协助下,老人顺利入住。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在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爱心甘州’工程等活动,已帮助困难人群200人次。下一步我们将始终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结合‘1+1+1+N’工作机制,打造‘纵横双向’服务体系,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双脚丈量民情,全力以赴办实事、解民忧、暖人心,用实际行动诠释民生‘温度’与幸福‘刻度’,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街道负责人说。
基层治理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东街街道将继续认真落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治理机制,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用“绣花功夫”织就幸福生活,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注脚。(纪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