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岳荣
当寒风携着岁末的消息,迫不及待地撞开腊月的门扉,甘州大地便悄然拉开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年味盛典帷幕。岁末的华彩篇章,就此徐徐铺展。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节的寒意凛冽,却丝毫冻不住人们心中奔涌的热忱。晨曦微露,甘州的家家户户,厨房中便氤氲起暖香。杂粮汇聚一锅,赤小豆的绵密、薏仁的软糯、红枣的甜润,与粒粒饱满的糯米深情相拥,在慢火熬煮间,咕噜咕噜地诉说着岁月的温柔与平和。熬好的腊八粥,盛在粗瓷碗里,热气腾腾。喝下这浓稠香甜的腊八粥,就仿佛吞下了一整年的福气与安康,寒意被瞬间驱散,希望在心底悄然萌芽。
在甘州,美食始终是年味的灵魂所在。油果子在滚烫的热油中欢快翻滚,直至周身泛起金黄酥脆,那熟悉的香气,瞬间将人拉回儿时温暖的回忆里;西北大菜作为传统佳肴,食材鲜嫩爽滑,每一口都是对生活的深情礼赞;羊肉垫卷子是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美味。鲜嫩羊肉在锅中慢火炖煮,擀好的面卷薄厚恰到好处,与羊肉同锅焖煮后,面卷子吸饱了鲜美的汤汁,嚼劲十足,令人欲罢不能;大盘鸡,鸡肉鲜嫩多汁,土豆绵软沙糯,搭配爽滑劲道的皮带面,红的辣椒、黄的鸡肉、褐的土豆、白的皮带面,色彩缤纷,一口下去,浓郁热烈的味道在舌尖尽情绽放;卷仟子精致得宛如一件艺术品,八宝饭由红枣、莲子、糯米等食材精心配伍,甜而不腻,寓意着生活的圆满如意、甜蜜安康…… 每一道美食,都倾注着甘州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以及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说到腊月习俗,腊月二十三后的扫尘,是一场辞旧迎新的盛大“洗礼”。各家各户全员动员,鸡毛掸子轻轻拂去高柜上的积尘,扫帚用力横扫墙角的蛛丝,抹布仔细拭净窗棂的灰霾。大人们忙碌的身影背后,孩童们嬉笑追逐,偶因扬起的灰尘咳嗽几声,却也丝毫不减欢乐的氛围。这一番清扫,不只是洁净屋舍,更是要把旧年的晦气、烦恼统统扫地出门,好让新春的喜气畅快盈门。
超市里,暖光灯倾洒而下,货架宛如装满喜悦的宝盒。孩子们欢快地穿梭在糖果区,小手抓满五彩斑斓的甜蜜;大人们推着购物车,在坚果、冻货间仔细斟酌挑选,认真盘算着年夜饭桌上的丰盛佳肴。
而写春联,无疑是腊月里最具墨韵书香的活动。长桌一溜排开,大红的春联纸似烈烈旌旗,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书法名家挽起袖口,饱蘸浓墨,笔锋如龙蛇游走,力透纸背。“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一笔一划,皆是对来年的锦绣期许;“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竖撇捺,勾勒出阖家团圆的温馨愿景。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不时发出啧啧赞叹,小孩子们踮起脚尖,好奇地张望着那神奇的笔尖,似要把这份文雅之气也吸纳进小小的胸膛。
《福满农家》(国画) 李军
待买好春联,大年除夕便是一场郑重其事的张贴仪式。除夕当日,洗净双手,端出浆糊,毛刷蘸满,在门楣、门框均匀涂抹。大人登高,孩童在旁递联,小心翼翼地抚平褶皱,四角压实,让春联与门扉贴合得严丝合缝。刹那间,朱红的春联似燃烧的旺火,为家门注入蓬勃生气,寒素的冬日屋舍,被这抹亮色点亮,满溢着喜庆与祥瑞。
腊八过后,甘州的乡村像是被唤醒的旧梦,大锅土灶燃起旺旺的火。灶膛里,干柴噼啪作响,舔舐着锅底,那跳跃的火苗,是腊月心底最炽热的渴望。炊烟,是腊月里最诗意的信笺。从家家户户的烟囱袅袅升起,在湛蓝天空下,绘出一幅写意的水墨画。它带着柴草的质朴、饭菜的浓香,悠悠荡荡,为广袤的甘州大地披上一层梦幻的薄纱。在这炊烟里,有母亲呼唤孩子的温柔嗓音,有邻里互赠美食的热忱笑意,有往昔岁月里代代相传的质朴温情,丝丝缕缕,缠绕在每一个甘州人的心头,沉淀成“舌尖记忆”深处永不褪色的珍宝。
伴随着欢快激昂的锣鼓声,甘州社火是一场专属于甘州人民的狂欢盛宴,也是年味里最为热闹的华彩乐章。社火队伍仿若一条灵动的五彩长龙。舞龙舞狮者,身姿矫健敏捷,手中的龙与狮仿若被赋予了鲜活生命,活灵活现;扭秧歌的姑娘们,身着艳丽夺目服饰,舞步轻盈欢快,恰似春风拂过大地;踩高跷的演员们高高伫立,俯瞰着人间的欢声笑语。社火里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甘州人民对生活的热忱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当暮色渐浓,余晖为腊月的甘州镀上一层金边。街头巷尾,人们手提肩扛着年货,脚步匆匆又轻快。风里满是期待,那是对阖家围坐、灯火可亲的向往;那是对新春钟声敲响,万象更新的热望。腊月的甘州,用烟火作墨,以温情为笔,书写着年复一年、韵味悠长的人间诗章,静静等待着,新春那一声惊雷乍响,开启又一轮繁花绽放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