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生机勃发、美丽村居新颜尽展、党建引领赋能增效、百姓生活幸福攀升……行走在时下甘浚镇的乡村大道上,一幅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尽收眼底,竟相散发着“诗意甘州”新的景象与气息。
近日,甘浚镇人民政府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该镇还先后获评“省级森林小镇”、省级第二批“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等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有的是镇政府党员干部一份坚持与追求,践行以实干担当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夯实产业基础,助农增收致富
走进甘浚镇光明村二社养殖大户陈其的牛舍内,他正忙着给牛犊喂草料、清理粪便……一头头牛儿吃得膘肥体壮,悠闲的晒着太阳。
陈其告诉记者他育肥了40头甘肃云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娟姗公牛犊,每头育肥10个月,预计每头收益1000元左右,该公司还给牛犊买了保险抵御风险,收益有保障。
为助力养殖户增收,该镇积极探索养殖模式,与甘肃云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形成了“母畜企业集中养殖+仔畜农户分散育肥+订单收购+收益分红”的云鑫联农带农富农新模式。
肉牛产业是甘浚镇的传统产业,如何推动肉牛产业进一步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甘浚镇下了一番“绣花”功夫。
甘浚镇以“五良”养殖技术为手段,通过“政府、企业做两端,合作社、农户在中间”,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一基地、一团队、一企业、一中心”为载体,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农户连片规划养殖小区,大力发展肉牛产业,逐步形成了“农户抓繁育、养殖大户抓育肥、经纪人抓流通”的养殖新格局。
截至目前,甘浚镇拥有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户)200多户,全镇牛饲养量达到6.8万头,牛存栏3.7万头、建成养殖小区13个,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打造特色文旅,农文旅深度融合
步入甘浚镇速展村特色街区的“归宿·宿集”,一栋栋灰瓦白墙的二层小别墅围湖而建,精心设计的花园、碧波荡漾的鱼池,恰似江南。
2024年,速展村紧抓S18线旅游大通道发展机遇,对街区内28套民宿进行装修提升,民宿内部空间宽敞,设施齐全,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和特色装饰,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在过去,速展村以发展制种玉米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要发展要致富,就要进一步找准发展方向。
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取经”、深入群众听取意见,明确了“借助区位优势,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党建引领与农旅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中心村党委为纽带,探索‘中心村党委+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辖区内七彩田园3A级旅游景区、甘浚丹霞小镇等串点连线成面,打造集‘休闲采摘、民宿餐饮、康养宜居’为一体的民俗风情旅游线,引导群众从事‘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配套产业致富增收,让村集体经济‘富’起来、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甘浚镇速展村中心村党委书记、速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鑫表示。
如今的速展村,成功创建速展村3A级旅游景区,“归宿·宿集”民宿品牌启动运营,建成了一处集田园观光、研学旅行、垂钓采摘、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倾心乡村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傍晚时分,在甘浚镇高家庄村幸福互助院的“爱心食堂”里,阵阵香气扑面而来,老人们有序就座,吃得津津有味。
“爱心食堂”开到村子里,解决了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为全村180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餐饮服务,这既是村里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的一种尝试,也是甘浚镇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体现。
甘浚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坚持每周镇干部至少到村1次、村干部至少到社1次、党员联系户至少到户1次要求,镇村干部通过周周集中访、工作结合访、侧重针对访、立即响应访等方式,常态走访群众,实现群众诉求“家门口”收集,落实网格人员上门办、邻里小院协商办、村民议事研究办、包村站所接单办、党政领导牵头办“五办”工作法,清单管理、分类施策、重点推进,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只有心里真正装着老百姓,才能不浮躁,才能踏实履行职责,才能博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甘浚镇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甘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曹增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