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州区新兴领域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内,“美团外卖”骑手们正在休息等待接单
暖“新”港湾让骑手们在极端天气有处可去
医护工作者面向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及区域重点群体开展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的测量
文/郭沛良 图/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天气冷了,在这里等单不用挨冻。”
岁末临近,大雪翩然而至。在张掖老街内的甘州区新兴领域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美团外卖”骑手马建雄熟练地进屋接杯热水,就近找了把椅子坐下,给手机充上电,刷小视频打发着等单时间。
马建雄送外卖已有2年时间,从今年8月开始跑起了“大夜”,负责接夜里的订单。刚开始没经验,住宅楼、办公区进不去,遇到刮风下雪等极端天气难以找到合适的地方落脚,直到经同事们口口相传,发现了这个党群服务中心。
这个为劳动者提供便利的“加油站”,占地约200平方米,投资142万元打造。中心方圆辐射东街、西街、北街辖区各类企业、个体商户、社会组织超过4000户,住宅小区10余个,住户1万余户,聚集了大量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
中心内,充电设施、桌椅冰箱、饮用水、微波炉、打印机等生活必需物品一应俱全,茶语小屋、红色书吧、数据E通等功能区更是为新旧就业群体提供暖心、实际的服务。“夜里单数少、等单久,打开这扇门就是回了家,给手机充个电,也能给自己‘加个油’。”马建雄说。
大清早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驿站内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过了早餐送餐高峰,“饿了么”外卖骑手丁成走进驿站,见到熟识的志愿者,忍不住念叨几句:“刚才这商家出餐有点慢,差点超时”“有一户顾客联系不上,不接电话”……
“没事就来歇歇脚、唠唠嗑,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处成了朋友。”丁成说。彼此聊天的内容范围越来越广:哪个街道转角的井盖坏了、哪个小区的楼梯间漏水了……送餐过程中看到的情况,丁成都会一一记下,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工作者或有关部门。
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通过“金张掖快办”小程序、随手拍小程序、流动党员管理等平台,充分发挥外卖骑手“走街串巷”“登门入户”的优势,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工作区域开展云端报到、积极上报领办环保、消防、矛盾纠纷化解等治理项目,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变服务对象为治理力量,在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丽家园等实践中贡献力量。
“外卖骑手这个庞大的群体充当起了城市的‘移动监控’,让城市与骑手‘双向奔赴’,助力基层治理从‘接诉即办’走向‘未诉先办’。”西街街道小寺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崔燕婷说,驿站既为城市的“奔跑者”建起一个“家”,也为他们融入城市治理打开一扇“门”,让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
“不仅仅惠及外卖骑手,对街道群众、商户来说也是真正的‘加油站’。”崔燕婷说。
下午3点,一场义诊正在党群服务中心内进行,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工作人员每周都会来这里,面向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及区域重点群体开展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同时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党群服务中心为我们商户提供了很多便利,每天要看店没时间去看病,现在每周都有义诊,来看个病、了解些健康知识,也不占用多少时间。”商户杨雨萍说。
周二精“心”义剪、周三知“心”法律援助、周四爱“心”就业指导、周五用“心”义诊……中心内,一周五天的品牌活动都标记在展板上。党群服务中心落实“15分钟服务圈”要求,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统筹安排区民政局、团区委、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等部局严格落实坐班制度,让街区群众及时享受健康义诊、心理疏导、信息直通、投诉维权等便民服务,使区域党建工作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