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眼下,正值时令蔬菜成熟季。走进甘州区大满镇什信村的温室大棚,一垄垄翠嫩饱满的夹豆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豆角地中,忙着将刚采摘好的夹豆分拣称重、打包装袋……现场一派丰收喜悦的忙碌景象。
“夹豆、黄瓜还没出棚的时候就被菜商订购了大半,现在忙不过来又雇了同村的几个人,采摘后装完袋就会被送到城里的各个超市和菜铺里,还有辣椒和西红柿也都快成熟了。”大满镇什信村种植户韩林满怀欣喜地说:“我们紧邻雷寨村,大棚的蔬菜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都由雷寨村提供,靠的就是‘抱团发展’,种菜不愁销路!”
在大满镇新华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连绵成片的青笋长势喜人,放眼望去,满是新绿,再过4个多月,这些青笋将迎来丰收季,成为村民们鼓起来的“钱袋子”。
“我们村合作社主要种植娃娃菜、西红柿和青笋,蔬菜销往苏州、武汉、成都等市场,娃娃菜目前销路可观,收益也不错,亩均收益能达到八九千元左右。西红柿和青笋在8月和10月陆续采收上市,除了30多名固定员工外,农忙时合作社还会雇佣160—200人的临时工。”大满镇新华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郑国虎表示,接下来合作社将不断提升蔬菜种植技术,继续增加种植面积,确保提供更优质的蔬菜供给。
蔬菜大棚不仅是群众致富的窗口,还极大地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问题,附近的村民可以在大棚里进行采摘、包装等工作。“在这儿我每天都有活儿干,照顾家人之余,一天也能落个八九十,挺好的。”忙碌的间隙,新华村村民马秀算了一笔经济账,孩子外出务工,她照顾家庭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近务工赚钱贴补家用。
蔬菜大棚变成了村民们共同富裕的“金钥匙”,村民们有了干劲儿,还进一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庄稼地里栽下致富苗,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据悉,大满镇新华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整合、流转,扩大产业规模,让蔬菜生产逐步向设施化、精细化、无公害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大棚种植的农作物品相好、口感俱佳、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还让村民装满了“钱袋子”,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下一步,大满镇将持续立足资源禀赋,以实施建良地、育良种、推良技、出良品、创良市“五良措施”为抓手,不断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途径,推动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建设集种植温室、育苗温室、研学基地、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新一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积极打造更多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产业“金名片”。(大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