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薇 图/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您好,申通,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我们马上联系网点,让快递员跟您取得联系您看可以吗?”
……
步入位于甘肃张掖甘州区的“语音客服”办公区,电话声此起彼伏,工位上身着紫色马甲的快递客服们或是忙着接电话,或是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若不是一旁的轮椅和拐杖,很难想象这支训练有素的客服团队都是残疾人。
这里正是“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张掖)基地,是集残疾人技能培训、网络就业、身心康复、托养照护为一体,为残障人士提供互联网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匹配、上岗就业辅助、就业心理辅导等一系列助残服务,是一所综合性、规范化的全国残疾人互联网培训就业基地。
自强不息·筑根基
“我们这里有80多位残疾朋友就业,目前主要做的是申通快递在线客服、中国移动客服、义齿3D建模、跨境电商工作。”基地负责人刘韦评表示,而他本人也是一位肢体残疾人。
27年前,刘韦评夫妇经营一家制衣厂,事业蒸蒸日上,在一切向好的人生关口,命运却给了他沉痛一击。刘韦评不幸遭遇意外,造成身体高位截瘫。那几年,他一度消沉绝望,接受不了自己无法行走这件事,更不愿意坐上轮椅出门。
“总想着或许慢慢就好了,就能站起来了。”
历经了从“自由行动”到“不便坐着”的痛苦挣扎,最终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刘韦评才渐渐接受了轮椅。
残疾的是躯体,不屈的是灵魂。成为“轮椅人”之后,刘韦评的内心有了更多的想法,他深知还有一群“同路人”在饱受煎熬,相同的境遇让他感同身受。于是,刘韦评决定“站起来”扶助残疾人群体,为他们重建心理健康,重塑生活信心。
2015年初,刘韦评注册创办“张掖市韦评残疾人社会工作事务所”公益组织,积极开展残疾人心理援助、扶贫助困和创业扶助等助残志愿活动;2017年5月,他应邀参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的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师资培训班;2018年8月,就业基地搬进“新家”,由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张掖)基地正式落成。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这条路刘韦评走了太长、太久,他身残志坚,坚韧不拔,带领残障人士创业逐梦,先后获得“全省志愿助残阳光使者”“全省自强模范”“CCTV年度慈善人物”“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授人以渔·筑未来
“能帮一个是一个。”刘韦评坚定地说,真正的重拾信心,是要让他们就业,实现有尊严的自养。
28岁的何涛因开动钩机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肢体残疾,正憧憬着大学生活的他从此失去了右臂。21岁即辍学在家,终日无所事事,虽然也想走出家门,但身体的残疾及外人的嘲笑让他屡屡碰壁,多年来只能依靠父母照顾和政府补贴度日。直到刘韦评找到他,向他介绍了“集善扶贫健康行·互联乐业”项目,他才感觉看到了希望。
“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也能出来工作,在刘老师的鼓励下便想去试试。”何涛没想到,当初的试一试成了离不开的事业,工作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重新燃起信心和希望。
“现在我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贴补家里,我真的很自豪。”何涛激动地说。如今,通过基地帮扶和自身努力,何涛日均处理300至400个客户电话,同时还兼顾团队管理,月收入5000多元。
政策保障·筑屏障
“残疾人的事业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刘韦评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是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甘州区结合“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张掖)基地残疾人就业实际,制定出台《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建立1个残疾人服务站,落实4项补贴,审批培训学校、办理劳务派遣资质等N项的“1+4+N”扶持机制,先后为基地落实残疾人服务站一次性补助资金、失业青年就业见习补贴、残疾人社保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资金22万元,有效减轻了基地运行负担。同时,及时对接基地用人需求,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招聘服务,为基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并探索开拓“培训+就业”“服务+保障”“照护+康养”六位一体助残就业“张掖模式”,让1000多名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了就业梦想,“就业一人、幸福一家”的共富效应充分释放。
“今后我们将始终坚持‘残健共融、共享发展’的服务理念,不断拓宽残疾人网络就业渠道,精准满足各类残疾人互联网就业需求,帮助更多残障人士实现高端智慧型、有尊严轻体力的就业梦想,让更多的残疾人心中无‘碍’,‘职’面未来,逐梦精彩人生!”刘韦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