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甘州区司法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四步“走亲”工作法,即通过“认亲、探亲、帮亲、结亲”四步“走亲”法,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烦事。2023年以来,甘州区司法局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累计2283件,其中顽固积案16件,为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认亲”结亲缘。据甘州区2022年12345接诉即办平台统计,全区物业矛盾纠纷占到75%,针对此情况,甘州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紧密依托网格化管理,力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思路,改变“坐等上门”的观念,深入开展“三进三问三查”“1+4+6”等法治实践活动,走出去,查实情,办实事。组织人民调解员主动到矛盾双方当事人家中开展“认亲”活动,建立“认亲”台账,制定“四认三告”认亲标准,即认年龄、敬尊长,认经历、听故事,认家境、记需求,认起居、知习惯,告来意、告身份、告服务。2023年,南街某小区业主多次投诉,反映小区暖气停供、停水、电梯故障等诸多物业问题。调委会立即组织“巧嘴巴”调解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通过到双方当事人家中开展主动“认亲”活动,了解到该小区物业因住户多年来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各项费用,小区2022年的物业费、暖气费只收缴了40%左右,从2017年到现在欠暖气费、物业费、公摊等费用累计达到236.97万,开发公司因经费不足不能向住户提供优质服务,导致目前停电、停暖等问题,迫于压力已经决定退出经营管理服务。调解员积极与物业公司、开发公司进行了协调处理,最终恢复供暖供电,解决了居民群众燃眉之急。
“探亲”问需求。在建立“民情台账”的基础上,甘州区各级人民调委会推行“民情日记”“探亲”,组织“巧嘴巴”调解员定期对矛盾多发、频发的网格进行走访,设立“民情日记卡”,对每次“探亲”工作进行纪实,通过“民情热线”“12345”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并登记来电事项,在矛盾纠纷中找准问题症结,倾力化解“疑难杂症”。在2023年的城市更新“三无”小区接管过程中,“巧嘴巴”调解员采用进门入户、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深入讲解物业管理领域的政策,就引入规范化物业管理方式打消群众疑虑。同时,就小区安保、卫生、绿化、停车管理、设施设备维修等方面问需于民,逐一入户征求居民意见,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从而精准掌握“三无”小区居民最真实的想法,将居民意见融进调解方案,确保调解成效体现社情民意。经过“巧嘴巴”调解队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区402个“三无”小区已全部被接管,环境卫生、车辆管理等难题都得到了有效化解,小区环境的改善、服务的提升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赞扬。
“帮亲”解烦忧。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想问题、破问题,调处矛盾纠纷就有办法。2022年,明永镇调解员蒋鑫受理了一起工程款拖欠的合同纠纷,工程款结不掉,农民工的工资就拿不到,群众就不安稳,一度有上访的迹象。按照程序,蒋鑫给双方当事人打电话,约定调处时间,可一方联系上了,而另一方贺某某却长期在浙江负责工程施工,无法回来,又没有办理委托手续。为了不影响贺某某的工作,蒋鑫立即以微信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沟通,让这起历经6年的合同纠纷得以调解,群众的烦“薪”事也得到了解决。甘州区调解员运用现代网络帮助当事人隔空化解了很多起矛盾纠纷,既减轻了当事人来往的经济负担、又节约了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结亲”暖民心。实际工作中,如果每一名调解员都能换位思考,带着真诚的感情去处理矛盾纠纷,那很多纠纷就会消除于萌芽,调解在本地。在甘州区沙井镇就有这么一位草根调解员胡国庆,建立了“和为贵调解工作室”。他将“坐堂断案”与“上门调解”有机结合,主动深入村社、田间地头、农家炕头开展调解。针对农村频发的土地流转纠纷,他主动上门,唠家常,知实情,立足双方当事人利益视角,尊重已签订的承包合同,依法履约,注重当前土地流转实情,随行就市合理调租,有效化解了各类抢地强种等土地流转租地纠纷。仅2023年以来,甘州区共调处各类土地纠纷255件,确保了乡村振兴建设平稳推进。
甘州区人民调解员运用四步“走亲”调解法,以群众的语言,淳朴的作风,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乡土情”“邻里情”,也在守正创新中为化解矛盾纠纷探索了有效方法,也为全区主动创稳赢得了佳绩,实现了“组织全覆盖、排查全方位、纠纷全介入、问题不激化、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发展了“枫桥经验”,成为甘州调解一枝花。(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