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记者 张扬 蒋婷)病有所医,是百姓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甘州区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不断落实医疗保障政策措施,巩固扩大医改成果,有效促进了全区医疗卫生保障从广覆盖向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开启了医疗卫生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留下了一串串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实足迹。
随着群众对医疗水平需求的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提升迫在眉睫,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赢得群众信任,重要因素是医疗制度的更新建立和医护人员服务水平的提高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家住火车站街道康乐社区东泉村五社的陈有良长期以来患有腿疾,有了社区卫生中心和家庭医生的服务,平时买药、检查不用花时间再去大医院排队,省时省钱还省心。“我们身体有啥不舒服给黄大夫打个电话,他马上就会来到家里,现在的政策真的特别好。”
2014年,甘州区探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全区共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297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8.5万人,建档率达93.34%。“小病不出社区、健康提前管理”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正在逐步提升甘州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让人欣喜的变化,都得益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不断推进。
“在全面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以来,我中心狠抓医改政策,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各项诊疗制度,以建设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目标,全面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力推进全科医生的建设和培养,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良便捷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主任黄兴旭说。
今年年初,甘州区妇幼保健院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在孕产保健大楼六楼、七楼设置了专业、标准的产后康养中心,不断提升孕产服务质量水平。
甘州区妇幼保健院院长王多艺说:“由专业医护团队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24小时不间断专业照护服务,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开展康复、营养、早教、科学育儿等服务,并随时答疑解惑,目前运行良好,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甘州区以妇女儿童为重点人群,通过加强母婴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妊娠风险评估管理、完善产儿科能力建设等措施,开展“识别筛查、专案管理、定期随诊、规范治疗、监测分娩”为一体的链条式管理,进一步加强产儿科建设,完善孕产妇、儿童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全区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为0,实现了“四降低”目标,连续7年综合考评位列全市第一,有效保障了母婴安全。
“医院严格按照《甘州区为民办实事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共计对8万名符合条件的妇女进行了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使更多生活困难妇女群众受惠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妇女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并使一些妇科疾病得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确保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王多艺说。
走进甘州区人民医院,清廉医院主题公园格外醒目。深秋清晨的阳光洒在“精医术、修医德、正医风”等一句句警示语上,体现出党建引领和党风廉政建设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作用。甘州区人民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充分发挥党建领航作用,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效能,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为建设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医院赋能。
甘州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焦成说:“下一步,医院党委将牢牢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牢记省委书记胡昌升‘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的嘱托,以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
22所乡镇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5个村卫生室、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标准化建设;城乡居民住院费用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和“先诊疗后付费”;因病致贫人口实现全部“清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区域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和心电数据互联互通。每一个“实现”的背后,是甘州区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缩影,更是全区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甘州区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会军说:“下一步,区卫生健康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营造‘心中有责任、手中有措施、肩上有担当、脚下有行动’的良好工作氛围,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医疗保障作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甘州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破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瓶颈”,夯实医疗设施建设基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速推进医养结合,大力建设健康甘州,实现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跨越,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健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