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   ~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特色亮点工作“种子法庭”首次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3-03-20 16:17:03 编辑:杨莉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博

甘州融媒讯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中三次提及“甘肃亮点”,其中甘州区法院“设立种子法庭,守护‘农业芯片’”特色亮点被写入其中,“甘州经验”首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报告提及的“种子法庭”,是甘州区人民法院立足全区实际,在西郊人民法庭设立“种子法庭”,集中管辖甘州区制种产业纠纷,推动涉种纠纷快速化解,倾心守护“农业芯片”的生动实践。“种子法庭”的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半月谈、农民日报、长安网、陇原剑等主流媒体刊载。2022年6月,该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西郊法庭被省法院评为“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先进人民法庭”。

“种子法庭”倾心守护农业“芯片”

“每到需要签订制种合同或劳务合同的时候,法官们都会到企业帮我们把关,还时常走访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帮助化解矛盾。”说起“种子法庭”,张掖市某种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种子法庭”在辖区田间地头巡回审理涉种案件并开展普法宣传

辽阔的河西走廊绿洲张掖市,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加强种业法治保护意义重大。作为集中管辖张掖市甘州区制种产业纠纷的“种子法庭”,甘州区法院西郊法庭创新构建“4456”工作体系,倾心守护种业“芯片”。

▲甘州区法院西郊法庭诉讼服务站是全省首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基层法庭诉讼服务站

“三调一裁”分层递进,在“第一时间”快速化解矛盾。涉种纠纷季节性强,处理不及时会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了与春耕农忙争时间、抢进度,西郊法庭建立涉种纠纷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审前调解和民商事速裁“3+1”快速化解机制,3个乡镇综治中心、2个行业性组织、55个村委会与法庭3名法官、2名驻庭特邀调解员汇聚合力,推动辖区70%的涉种农、种企、种业纠纷通过“调解+速裁”的方式快速化解,平均解纷周期仅为17天,涉种纠纷化解驶入“快车道”。

▲“种子法庭”的干警在辖区某村委会现场化解涉种纠纷

“三专一执”协同配合,用“专业视角”精确定分止争。西郊法庭组建专门合议庭,与河西学院、种子管理部门、制种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专家库”,从种子管理部门、制种行业遴选11名“专家型”人民陪审员,参与化解各类涉种纠纷27件,为涉种案件审理增添专业视角和专业支持。同时,建立驻庭执行小组与村企执行联络员配合执行机制,就地执结涉种案件33件。

▲甘州区法院“种子法庭”入选全国法院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五项联动”一体推进,以“良性互动”护航产业发展。西郊法庭构建服务制种产业“法庭+”模式,与辖区党委政府联动,以“一庭两所一中心”和五级解纷网格凝聚解纷合力;与工商、农业农村、种子管理等行政部门联动,对重大案件、热点问题联合研判,主动化解行业风险;与行业组织联动,联合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等机构对涉种纠纷提前介入、联合调处;与村级组织、制种企业联动,以“一村一法官”“一企一法官”机制为制种“种产销”提供全链条法律支持。

▲落实“一企一法官”机制,走进制种企业,对接法律需求

“六种常态”多点发力,以“法治生态”推进长效长治。西郊法庭紧贴种业发展需求,确保联动解纷、“绿色通道”运行、“五项联动”机制、在线办案、法治宣传、调查研究六项机制常态化运行。两年来,法庭法官人均走访企业村社45个,创新建立的“五联日志”工作法被甘州区委政法委在全区各政法单位推广,累计开展巡回审判、“送法进企”“普法赶集”活动37场次,开展专题调研9次,发布典型案例10个,全区涉种纠纷调解、立案、送达、司法确认、审理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涉种纠纷诉讼数量、化解周期实现持续低位运行。

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区政府、区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甘州区人民法院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128420070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