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记者 朱思远 吴玉丽)9月28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植物育种培训班组织专家与学员,在张掖甘州区开展以优质饲草生产、玉米制种产业为核心的实地考察,近距离感受中国西北农业科技发展成果,为跨国农业合作注入新动能。
考察团一行先后前往前进牧业奶牛场工业区、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张掖市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等地参观考察,重点聚焦配套优质饲草生产基地,从饲草品种的选育标准、田间管理技术,到加工储存工艺,进行了全方位学习,深入了解“饲草-养殖”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同时,考察团还实地观摩了种子质量检测、筛选等关键环节,对中国玉米制种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化水平给予了高度赞赏。
“大家好,我是沙赫·纳瓦兹,是来自巴基斯坦PBG系的教授。此次有幸参观金张掖种子交易服务中心,我深感荣幸。这里的设施十分先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畜牧业的进步,而这一切得益于中国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通力合作。”巴基斯坦信德农业大学PBG系教授沙赫·纳瓦兹说。
国际牧草种子组织前任主席、新西兰林肯大学资深科学家菲尔·罗尔斯顿说:“我很高兴来到这里参观奶业生产,我出生并成长于一个奶牛场,如今看到这样一个规模庞大且高效的奶业体系,令我十分感慨。这里把科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牧草的种植、青贮饲料和动物饲料的加工,到挤奶环节的应用,这让我回忆起在新西兰生活的许多往事,同时也看到了科学进步如何推动奶业现代化,我向张掖地区的人民表示祝贺,因为这里已经发展出了一个非常现代化、先进而精密的奶业体系。”
据悉,此次第二届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孟加拉国、苏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或地区,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研究机构的代表参与。通过举办这次培训班,能够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业科技在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辐射范围,提升认可度,搭建起中国、非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植物育种领域的跨国协作平台,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