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9日 ()   ~   
甘州:民生实践有声有色 居民生活“有滋有味”
2025-09-18 19:13:00 编辑:王菲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分享到微博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通讯员 张丽娟

网格驿站举步可达、老年食堂菜香价暖、小区院落精致明亮。在甘州区北街街道,居民的生活正通过一次次有声有色的民生实践,变得愈发有滋有味。基层最美的风景,就藏在街巷里的烟火气、靓在小区中的洁净美、暖在楼院间的邻里情,更印在群众脸上幸福的“表情包”里。

近年来,甘州区北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围绕“党建强、服务优、治理精”的工作目标,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以“精准滴灌、因人施策”的精细服务,浇灌出治理有效、和谐有序、邻里有爱的民生幸福花。

精准服务 守护“一老一小一困”

清晨7点,甘州区北街街道社区食堂的“幸福味道”准时开启辖区居民元气满满的一天。“现在下楼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菜品种类丰富,价格还实惠。”居民李大爷每天晨练结束后,都会来这里“打卡”。

这样的便利与温暖,正是街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

不只是舌尖上的关怀,街道对“一老一小一困”群体的安危冷暖同样格外上心。从图书室、活动室的规划建立,到益智玩具、健身器械等物资的补充投放;从常态化的慰问帮扶,到帮办代办、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的精准开展,各共驻共建单位纷纷主动助力,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困有所扶”的民生承诺落到了实处。

今年以来,甘州区北街街道组织开展“入户走访听民声”活动,通过“敲门问需”、促膝交谈等方式,摸清摸实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需求清单”,凝聚各方力量,办成了一批居民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

老旧小区变身“幸福家园”

空间狭窄、管道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物业矛盾突出等问题是老旧小区的通病,也是基层治理的“堵点”问题。

“以前小区内的车辆横七竖八地停着,既不安全也不美观,业主经常投诉。自从小区里的围墙拆除了、空间拓宽了,我们也重新规划了停车位,业主再也不用担心停车难的问题了。”东湖小区的物业经理高兴地说。城市更新改造打破了楼院间的物理分割,打通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微循环,曾经的“城市孤岛”变成了如今的“幸福家园”。

这只是北街街道城市更新“系统发力”的一个缩影。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北街街道同步完善社区硬件设施。甘州区北街街道推动4个党群服务中心、3个党群服务驿站提档升级,打造“友好社区”4个;搭建起“老贾说事团”、百姓说事点、“委员会客厅”“人大代表工作室”等网格化小微议事平台9个,有效化解物业服务、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矛盾纠纷及12345政务热线交办问题160件。有序推进丝路春酒厂家属院、体校家属院、北辰丽家、糖酒公司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和雨水管网改造项目落地,13家物业企业全面接管辖区小区楼院物业。一系列举措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活力,民生福祉的质感也愈发浓厚。

“甘州铺子”的创新样本

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北街街道丝路嘉苑小区的下水管网改造项目正式开工。随着管道的疏通,小区居民终于告别了因下水管道时常堵塞、污水溢出带来的生活不便,纷纷为这次改造竖起了大拇指。而居民这一“心头大患”能彻底解决,得益于社区社会企业—“甘州铺子”的上线运营。

去年以来,北街街道深挖隐藏资源,积极探索“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的融合路径,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进,不仅构建起联农带农的“数字桥梁”,还运用企业盈利有效破解了“街道缺资金、社区缺能力、社会缺动力、居民有需求”的治理困局,成为激活社区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创新样本。

从“政府兜底”到“自我造血”,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甘州铺子”正在用企业盈利反哺民生痛点,物业接管、老旧小区“微”改造、危房居民安置、残疾人就业等民生难题逐步化解,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由此打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甘州区北街街道将在提升服务质效、优化服务环境上持续用力,把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转变为舒心事、放心事,让民生幸福之花绚丽绽放。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128420070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