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鼓点震天,金狮腾跃,一场跨越三个世纪的古老技艺在甘州区乌江镇迎来新生。7月23日,在喧天的锣鼓与翻腾的舞狮表演中,乌江镇隆重举行狮子舞传习所揭牌仪式。这座扎根于百年非遗沃土的传习所,将成为乌江镇狮子舞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核心传承基地,为这一融合南北舞狮精髓的古老技艺注入新时代活力。
百年狮舞,扎根甘州沃土
清光绪年间,河南籍药商张海东携子张玉秀、张玉山在甘州区乌江镇安镇村(原名安贞村)定居经营药材生意。他们将中原地区的舞狮技艺与本地民俗传统相融合,开创了独特的乌江镇狮子舞。历经百年传承,这门技艺在甘州区形成以安镇村为核心的传承脉络。通过家族授艺与社火队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延续至今。2017年10月18日,乌江镇狮子舞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期以来,各级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系统性保护工作,为今日传习所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惊险奇美,非遗绽放光彩
传习所揭牌仪式现场,参加狮子舞培训的学员们领衔表演,向大家展现了这一非遗项目。据悉,乌江镇狮子舞包含狮子上板凳(两条板凳为一层,层层上摞成凳塔,最高可叠11层,总高6米以上,狮子在塔顶完成“水中捞月”“金狮倒立”等高难度动作)、狮子上缆绳(狮子在距地面3米、长25米的悬空缆绳上完成直立行走与跳跃动作,引狮人同时展示翻腾、倒立等杂技技巧)等技艺,这些表演充分体现了乌江镇狮子舞“惊、险、奇、美”的艺术特色,黄红双色狮头与麻丝染色编织的狮身,在阳光下闪耀着传统工艺的光芒。
传承新篇,传习肩负使命
新落成的传习所将承担起系统性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双重使命,由资深传承人牵头,通过规范化教学培养新一代传承梯队,在保持“狮子上板凳”“狮子上缆绳”等核心技艺基础上,探索符合现代审美的表演形式,打造文旅融合展示窗口,让这项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乌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传习所的建立是落实“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保护理念的关键举措,将推动这一百年技艺融入当代生活。未来,这里不仅将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实践样本,更将作为“彩虹张掖·诗意甘州”文化旅游的新地标,让世界见证河西走廊“弱水泉乡”舞动的文化生命力。(张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