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海容 郭沛良 图/甘州区委宣传部
规整“空中飞线”,安全秩序及时“归位”;新增新能源充电桩,为居民出行便利再添新彩;化解矛盾纠纷,增强群众生活幸福感;优化环境品质,居住体验向“新”而行……今年以来,甘州区北街街道整合各类力量、统筹多方资源,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完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老旧小区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甘州区北街王母宫社区酒厂家属院,58岁社区居民高建国和几个街坊坐在新建的凉亭聊天,“过去咱们这个小区,道路坑洼不平,楼栋外立面暖气管道、线缆空中交织,车辆乱停乱放。现在不但道路平整了,而且我们下楼有了休闲活动的地方。”得益于小区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拆除了废弃车棚腾退闲置空间,改造雨水管网、硬化了小区路面,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完成了小区绿化带种植900余平方米、安装旋转喷头50余个、安装集中充电车棚1处、修建粉刷凉亭1处,较大限度的解决了居民充电难、活动空间受限等问题。
地处甘州城区东北郊的北街街道王母宫社区,房屋多修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常住人口6180人,多是老人,如何在社区环境美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是该社区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一次次走访,一次次实践中,新的模式应运而生。北街街道社区创新探索“一强三融六化”特色工作法,强化“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机制,增强社区“大党委”的政治功能,依托“三级联动、条块联手、党群联心”精准发力,培育“五微五小”“五在楼院”等特色服务品牌,建成智慧化社区服务平台,形成特色网格化治理体系,高质量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运用自治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小区里,有效延伸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推动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
基层治理点多面广,如何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是一大考题。“大家都喝口水、消消气,没什么问题的话咱们就按照这个方案解决,大家都是一个社区的,以和为贵嘛!”近日,在东湖社区“百姓说事点”,“老贾说事团”成员贾宝宁将调解双方当事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日前,家住福鹏市场的李静反映,楼下一家早餐店每天早起制作油炸食品,油烟味、机器噪声明显,影响了生活和休息,双方发生争执。“老贾说事团”成员受邀化解纠纷,实地查看并向周围商户、该楼栋居民了解情况后,迅速研究解决方案。通过情绪疏导、利益平衡、分别与双方沟通协商,逐一释法、陈明利害,最终有效化解这起矛盾。
为实现“小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北街街道深入挖掘并有效整合调解人才资源,积极推动多元调处和“三调”对接工作机制,将辖区内法官、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等120余人纳入“老贾说事团”,调解物业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问题72件,特色品牌效应不断凸显。通过法治宣讲、普法宣传等方式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法治理念不断融入基层治理的社会实践。
近年来,甘州区北街街道积极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整合各方人员力量,充实在基层网格治理、社会矛盾调解、城市社区服务等工作一线,探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巩固治理成效,着力解决居民有刚需的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推动辖区人居环境面貌得到‘颜值’‘气质’双提升,让群众体会到触手可及的幸福,切实提高生活获得感。”北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枫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