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暄 郭沛良
苍翠的青山,碧绿的河水,美丽的城市,走进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仿佛融入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态美丽画卷。
近年来,张掖市持续拓展绿色空间、提升绿化质量、扩大“碳库”容量、丰富绿效业态,探索“一组一院三中心六机制”张掖模式,走出了一条筑牢绿色屏障、提升绿色质量、厚植绿色优势的实践之路。
青山绘就“绿色新画卷”
从空中俯瞰,深秋时节的山丹马场一片金黄,羊群悠闲觅食,好似珍珠洒落。远处高耸的祁连山脉连绵不绝。从平羌口峡谷奔涌而出的滔滔河水,在茂密河柳的簇拥下,注入宝石般的鸾鸟湖。
“太美了!”游客徐磊禁不住赞叹道,山丹马场闻名遐迩。在这里饱览壮美风光,近距离感受长鬃飞扬、四蹄生风的奔马表演,大饱眼福。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占总面积的76%,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段占总面积的27.3%。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这幅生态蝶变新画卷映照出张掖市广大党员干部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定走好绿色转型发展之路的自觉和担当。
上高山,寻牧民,访干部,向张掖大地要答案。
肃南县城,隆畅河南岸,全省首个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类科普馆——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开馆迎客。在生命乐园展区,小叶忍冬、高山野决明、红棕薹草等近400件植物标本依次排开,呈现在游客面前。
每一张植物标本签上,科名、属名、种名、采集地点、采集人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些植物标本多数由曾在肃南县草原工作站工作的安国庆采集制作,在他面前就像老朋友一样。
“哪类植物在哪片区域生长,我心里大体都有数。”安国庆说。安国庆的底气来自十几万张彩色植物照片、两本厚厚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植物图鉴》、书角已被翻烂的《中国主要植物图说》和几十本记满笔记的本子。
从小时候的草原生活,到高校草原系读书、县草原工作站工作,再到退休后又受聘参与完成对张掖市境内的植物调查,安国庆与草木打了一辈子交道。
“祁连山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这里一草一木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均有差异。你只有真正走进祁连山,认识祁连山,才能更好地去保护她。”安国庆对近年来祁连山的生态蝶变深有感触,“现在环境真的变好了。”
连日来,在肃南县大河乡西岭村,牧民迎面碰见都会问上一句“你年底到哪去借牧?”“联系好了吗?”所谓“借牧”,就是在冬季来临前,将牛羊从高海拔的大山和草原赶往河西走廊的农区越冬,在春季气温回暖后再带回草场。
西岭村村委会副主任柯海兵介绍说,冬春季节河西走廊农区气温高、草料足,羊的成活率比在冬季牧场高。这期间,草场也得以休养生息,保护了生态。
去年以来,肃南全县借牧牲畜数量达到35.44万个羊单位,实现增收992.32万元。
同样,山丹马场通过坚定不移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绿色发展道路,绿色转型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实施易地安置和新产业向山下转移工程、生态项目建设,辖区内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80.34%提高到85.36%,野生保护动物频现。
——着力打造“规模种植+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加工+生态旅游”产业链。2023年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净利润较2019年分别增长34.4%、205.84%……
祁连山下生态持续向好,产业“多点开花”,山丹马场职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张掖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35.1万亩林地和400万亩草地碳汇交易,成为西北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均交易成功的城市;挂牌首发祁连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创新推出“GEP贷”等金融新产品和“碳普惠+募资造林”等投融资新模式。
碧波奏响“和谐变奏曲”
从张掖市区向南遥望,横亘的祁连山脉,一条条蜿蜒的冰川冲出山谷,涓涓滴水汇聚成河,一路流淌,润泽着河西走廊的绿洲、城市和乡村。
市区北郊,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众多游客。漫步其间,芦苇摇曳,水鸟翩跹,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场景。“这片湿地就是从祁连山上流淌下来的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造就的。这里拥有3万多亩天然湿地,生活着197种植物和116种野生动物。大家在游览时要注意保护好小动物哦。”暑期,公园工作人员正忙着迎接一拨拨前来研学的团队。
从昔日杂草丛生的乱石滩,到如今张掖生态环境的加湿器、制氧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十几年的生动变化,成为甘州区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公园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湿地3163亩,恢复湿地植被5000多亩,疏浚渠系23公里、河道4公里,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将守牢湿地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强湿地资源管护,更好发挥湿地管护员作用,巩固整改整治成效,保护好这片湿地资源。”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鹏说。
黑河缓缓流经张掖境内,在这里形成了总面积4.1万公顷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张掖市全面推进黑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健康的林水生态体系,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堤稳的治理目标,保障了黑河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安全。
纵贯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自东向西流淌的黑河,阻挡了北部腾格里、巴丹吉林、库木塔格三大沙漠的汇合南侵。几十年来,张掖人民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在荒漠戈壁栽树种草、封沙育林、修路通电,将荒山变成青山,让沙漠披上绿装。
沿着黑河临泽段驱车向西而行,两岸树草郁郁葱葱。一道道“三北”防护林迎风挺立,抵御着沙漠侵扰。“以前春天风刮得很大,经常是头天栽的树,第二天全都被沙埋了,只能重栽。”临泽县林业局原局长王福明的话语充满坚毅,但是大家不怕苦、不怕累,真的是拿出了战天斗地的精神。
1978年以来,临泽县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采取荒漠植被封育、工程治沙、人工造林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风沙治理进一步向沙漠纵深推进,建成长达187公里的绿洲外围防沙固沙阻沙林带,绿洲向沙漠延伸3公里至14公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障了绿洲生态安全。
在板桥镇金沙湾沙漠旅游度假营地,游客或攀爬至沙山顶巅,享受“冲浪”魅力,或驾驶越野车在连绵不绝的沙海驰骋……临泽县通过招商引资,在此打造集旅游、观光、科普、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金沙湾沙漠旅游度假营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感受沙漠风情。
“我是从酒泉自驾游过来的,景区的玩法很多,体验感很强。”游客张胜利说。
在沙漠外围,壕洼村1.37万亩制种玉米陆续迎来丰收,田间地头一片丰收的忙碌景象。
黑河途经青海、甘肃、内蒙古,其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14.29万平方公里。
张掖坚定扛牢黑河中上游责任,严格落实“全线闭口、集中下泄”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制度,2000年以来连续24年完成黑河分水国家战略任务,累计调水275.3亿立方米、占来水量的61.3%。
如今的黑河两岸,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缓缓铺展开来。
城乡打造“美丽新图景”
张掖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23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21.0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7.73万亩,中药材、果园、油料等种植面积达到58.43亩。张掖市做好农业节水文章,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更好实现节水和增收双赢。
——甘州区通过调整产业和种植结构,全面压减高耗水作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2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97.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25,实现亩均节水200立方米,建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为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水平,高台县创新提出修建“港湾式”地表水泵池置换地下水措施,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为超采治理探索了“新路子”;
——山丹县将节水管理与效益引导相结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实施水利项目建设、补齐水利设施短板、改善用水环境为出发点,谋划梳理重点水利项目59项;
——民乐县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计算田间最佳灌水量,使高标准农田实现精细化、定量化灌溉,实现智能管理、远程可视、精准节水,推进智慧农业示范点建设……
“在使用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后,马铃薯全生育期每亩用水200立方米,用水量比以前减少一半,更有利于现代农业节本增收。”近期,在民乐县高标准农田智能灌溉精准节水示范项目现场的物联网控制中心,张掖市众智众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程鹏说。
张掖市深入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启动建设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推行水资源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10个水预算管理试点地区之一,深化水权、水价、水管体制“三项改革”,强化农业结构调整、节水农田建设和智慧灌溉技术推广,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5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节水量超3亿立方米,全市黑河水用水量由分水前的76%下降到去年的38%。
漫步在张掖市区,路畅、街净、树绿、水清……如今,张掖市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市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这道墙一拆,下楼走几步就是南大池公园。每天我都和邻居一起做养生操锻炼身体。”初秋清晨,家住甘州区南大池片区的老人徐万保,一大早便来到公园健身散步。
从“绕道入园”到“推窗见景”,发生在身边的可喜变化,让徐万保深有感触。
“去年我们启动南大池片区老旧小区集中连片改造工程以来,拆除片区内围墙、锅炉房、门房、杂物房,重新敷设供水、通讯等管网,增设活动健身器材,架设监控设施,建设停车场,群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甘州区东街街道甘泉社区党委副书记王雪说。
路边,林荫绿道随处可见;街头,鲜花绿植扮靓城市空间……这是甘州区加快建设“见林显绿露水、生态宜居宜游、特色魅力独具”森林城市的缩影。
2014年,甘州区城市绿地养护面积约31万平方米。今年,这一数字一路攀升至305.9万平方米。10年间,绿地养护面积扩大了近10倍。
今后,张掖将坚定当好守山者,加快构建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争创“两山”示范区,扩大林草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成果,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区域碳汇、集体林权等市场化交易,建设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