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通讯员 张建贤)夏秋时节,走进甘州区乌江镇,满目葱翠,处处生机盎然、热潮涌动。近年来,乌江镇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做优做强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谷”咏田园乐曲
田畴遍金黄,沃野披绿装。在乌江镇,一望无际的谷物、蔬菜和稻苗交相辉映,麦穗随风摇曳,掀起阵阵金色波浪,一株株颗粒饱满的稻穗弯下了“腰”,阵阵稻香扑面而来,演奏着丰收的“乐章”;换上“金衣”的玉米照亮了整个田野,从高空俯瞰,一棵棵绿油油的玉米挺着粗壮“腰杆”,似乎在守卫着这美丽的田野,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2024年,乌江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全面完成1350亩小麦种植和200亩大豆种植任务,并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和竞争性配置要求,种植制种玉米28300亩,商品玉米24510亩。”乌江镇政府副镇长刘金福介绍道。
烈日炎炎,千亩稻田纵横交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乡村田园美景甚是喜人。今年以来,乌江镇实施“乌江贡米”古法种植传承项目,对“白芒稻、黑芒稻”进行良种繁育及工厂化育苗,开展稻米品种提纯复壮,繁育示范100亩,实行传统工艺种植,建成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1000亩,不断提高“乌江贡米”产品品质,打响“乌江贡米”品牌,探索高效节能、循环节水、增产增效的种植方式,努力让“乌江贡米”重现辉煌。
“蔬”写灿烂丰景
眼下,乌江镇供粤港澳蔬菜基地进入最后一茬采收期,一片绿油油的蔬菜映入眼帘,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采收,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数百名工人正躬身劳作,采摘着稚嫩新鲜的西蓝花等蔬菜,不一会儿,一筐筐蔬菜便整齐排列堆满路旁。
“我是附近的村民,这边有几亩地就是流转我家的,土地流转金大概有1400元,除了土地流转金,现在在基地务工还能多领一份工资,家门口就近务工,也方便有时候照顾家里的大小事。”正在务工的村民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7年以来,乌江镇积极对接深圳鸿福、福之口、茂雄等龙头企业,筹集资金,统一流转谢家湾、元丰、乌江、管寨等甘平公路、乌平公路沿线村土地1.5万亩,建设集种植、冷藏、物流等为一体的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种植,目前规模已达到10万亩,产量3万余吨,成为甘州区百亿级蔬菜产业的主导力量,2021年甘州区乌江镇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位于乌江镇天乐村集中繁育蔬菜种子的千亩蔬菜制种产业园,一期已建成运营,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中,整体建成运营后,将辐射带动安镇、大湾、小湾、永丰等村200余户农户发展蔬菜制种4000余亩,形成产业集群,资源优化配置,节省生产成本,不仅有效处理制种蔬菜的尾菜,防止污染环境,还可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力推动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果”颂甜蜜经济
乌江镇麒延家庭农场位于谢家湾村四社,312国道沿线,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西侧,张掖滨河新区境内,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空气新鲜。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南方果品,在北方落地生根,“南果北种”,开启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在乌江镇谢家湾村麒延家庭农场“南果庄园”里,“土生土长”的南方果蔬品种从南方移种北方,“移”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致富新路,更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许多人都好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热带水果在西北地区种植还能保持原有的滋味和产量吗?“只要土壤酸碱性适中、大棚的温度合适,热带水果在西北地区种植的产果量和味道就有保障。”麒延家庭农场负责人任成海告诉记者,“我们农场2015年流转土地285亩,连片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大胆探索引进南方时兴果蔬进行试种。截至目前,共有火龙果、柠檬、枇杷、柚子、草莓等30多个南方果蔬品种112棚,每年每棚的纯收入保持在3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麒延家庭农场对庄园环境进行美化绿化的同时再次引进日本红美人橘子、榴莲等增加采摘品种,并将混栽品种移栽归棚,实现单棚单品种管理。充分利用原有2000㎡连栋温室,计划引进年产10万斤湖北淡水虾20罐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放虾苗4罐,预计继续放苗养殖。以此不断扩大种养规模,提升观光采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养鱼历史悠久的乌江镇积极探索发展特色渔业。今年,乌江镇在永丰村引进澳洲蓝龙虾6万余尾示范性养殖,引进四川龙铭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中华锦鲤及鲈鱼养殖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初步建成“回龙湾”中华锦鲤繁育及鲈鱼养殖基地180亩。
产业花开家家富,和美乡村处处兴的愿景正在乌江大地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