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近年来,甘州区沙井镇水磨湾村坚持以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为统领,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八改”工程,坚持党建引领抓保障,规划先行擘蓝图,产业发展强引擎,改善人居促提升,项目建设添动能,推动各方面工作蹄疾步稳、成效显著。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5万元。
夯实产业根基,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紧密依托甘州区“种业小镇”经济发展廊道总体规划布局,科学谋划确定“两种一果”【玉米制种、蔬菜制种、特色林果】主导产业,以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党支部牵头、公司化运营、群众参与的“抱团”发展模式,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推出“全程式”土地托管、“保姆式”农资购销、“清单式”社会服务、“点单式”劳务用工等服务模块,实现不同生产主体需求的多元化满足,推动制种玉米亩均玉米降本52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由12万元跃升至85万元。
改善人居环境,焕发和美乡村“新颜值”
坚持生产生活双管齐下,整治提升两手齐抓,严格按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23项”指标,积极打造4500㎡的村级文化广场,完成4.7公里村组道路建设,栽植各类苗木1.8万余株。纵深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自筹资金700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210户农户院落风貌改造;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改厕任务24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建成并稳定运行村级污水处理站,年处理量达到1500吨,村容村貌实现大幅度提升。
强化项目带动,激发乡村建设“新动能”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投资300万元实施沙井镇“种业小镇”制种蔬菜示范基地项目,建成温室钢架大棚115座,网式钢架大棚30座,40000m³蓄水塘坝2座,配套建设消毒池、围栏、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每座大棚预计收入5万元,产值将达到20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引进投资1200万元,建成制种玉米鲜穗剥皮线3组,实现上料、剥皮、打包、装车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制种玉米收获效率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