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初夏时节,在甘州区三闸镇万亩糯玉米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整个田间生机勃勃,一株株玉米苗壮叶展,长势喜人。
2023年以来,甘州区三闸镇抢抓高标准农田整治后机械化耕种的有利时机,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资源融合、全民受益”思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进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三万亩糯玉米种植基地项目,做大规模、做优品牌,让政企双方在稳定合作的同时能够各施所长,努力实现群众增收、村集体壮大、企业发展、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为乡村全面振兴赋予“1+1>2”的澎湃动能。
“今年我们村流转了6500亩地,将小田并大田,种植糯玉米,通过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改良剂等治理措施,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同时还实行耕、种、管、销‘一条龙’社会化生产经营服务,既解放了劳动力,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走出去务工、创收。”三闸镇高寨村集体经济公司负责人吴东年说。
据了解,三闸镇耕地面积共5.6万亩,其中盐碱地4万亩。以前,该镇不少土地盐碱较重,综合生产能力较差,盐碱耕地改良治理效果不明显,生产效益不高,制种企业鲜有问津。
昔日贫瘠的盐碱地如何变成丰收田?三闸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胡振鹏介绍,盐碱地变丰收田,不仅要有良法,良种也很关键。在探索盐碱地生态治理上,三闸镇因地制宜,与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通过科学改良土壤、推进适土适种、引进优质品种等措施,改良打造出糯玉米种植基地,成效显著。
“目前在三闸基地种植的这个糯玉米品种,它在抗旱抗盐碱性上都非常好,也没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玉米封顶性结实性都比较好,适宜三闸镇的土壤条件,产量有望达到亩均750公斤以上。”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张军虎说。
除了良种、良法,三闸镇推行以农业合作社为服务主体的“耕、种、管、收、销”全产业链农业托管模式,有力助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党建+”模式,采取“村党支部+村集体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机制,以租赁方式交由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由当地农户流转土地给公司种植糯玉米,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加工销售,在保证玉米品质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创建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发展一个企业。糯玉米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还为村民创造了家门口务工增收的机会。据悉,2024年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在解决基地短板、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等后顾之忧后,新引进一条8000万元淀粉生产线,有效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提升糯玉米价值链,打造特色昆仑品牌。糯玉米基地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吸引就地就近务工人员500余人次,务工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所涉及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此外,三闸镇与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还联合开展农民培训,采取现场教学、示范观摩、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全力培养一批懂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作为张掖本土企业,我们能够为促进当地乡村振兴,体现企业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感而感到光荣。我们将持续关注三闸乡村建设各项工作,通过关爱帮扶困难群众、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助力全镇文化教育发展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带动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谈到企业对社会的回馈,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白平信心满满地说。
与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是三闸镇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在“党建+产业”模式引领下,在政企双方紧密配合下,北部湾生态谷、西部七彩休闲园、双河湾花卉果蔬产业园、羽佳禽信鸽养殖基地等一个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在三闸持续培育壮大,特色种养产业链持续拓展优化,产业集聚度和附加值不断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秀美图景正在徐徐绘就……(武青青 莫负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