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通讯员 张玲 付玉飞 童吉伟
一座座调蓄大坝拔地而起,一条条田间渠道纵横交错,一项项惠农项目落地建设……重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铿锵的鼓点正响彻早春的甘州大地。
近年来,甘州区全力推进“百库千塘万里渠”等重点项目,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保障能力。
建好“水盆子” 做大蓄水容量
连日来,在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龙首村南侧滩的龙首调蓄池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铲车挥臂、车辆穿梭……新一轮建设热潮正在火热进行中,演绎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据了解,甘州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龙首调蓄池总投资1.01亿元,设计库容147万立方米。项目竣工投入运行后,可有效保障项目部区3.2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可有效解决灌区地表水来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而这,只是甘州区补足水利基础短板的一个缩影。作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关键,调蓄池工程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资源优化配置、多源互济保障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甘州区水务局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抢抓机遇,高效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和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建设。2022年已开工建设总投资3.57亿元,总库容达950万立方米的调蓄池项目2项。2023年新开工建设总投资6.6亿元,总库容达1027万立方米调蓄水池3项;下半年计划开工新建总投资达10.6亿元,总库容1700万立方米的调蓄水库及调蓄水池5项。
管住“水袋子” 优化水源配置
近年来,甘州区立足民生需求,结合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统筹推进农村塘坝等小水源蓄水能力恢复。通过加快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逐步解决渠道“中梗阻”问题,切实以水利助力乡村振兴,以水利兴促进农业兴。
目前,甘州区现已建成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塘坝等小水源215座,总库容571万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农业和生态林灌溉供水。2022年,甘州区总投资0.455亿元,对纳入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的建制村配套建设了43座注入式小型塘坝,增加调蓄能力159万立方米。
为加快补齐水利工程薄弱环节、解决农业灌溉“卡脖子”问题,甘州区将结合全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谋划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达4.03亿元,新建总库容达576万立方米的各类塘坝96座。至2025年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全区各类塘坝总数量将达354座,总库容可达1306万立方米,将有效实现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全面提升全区粮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完善“水网络” 畅通输水渠道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为提高灌溉供水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甘州区加快推进“万里渠”工程建设。甘州区上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争取到位中央及省级资金1642万元,项目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市级主管部门审批。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加快项目区传统农业向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速度,促进项目区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对实现产业兴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里渠”工程实施建成后,全区干支渠道总数量达386条1378公里,斗农渠道总数量达14921条7073公里,灌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0.65以上,可进一步打通输水“动脉”,有效提高输水效率,减少渠道渗漏损失,为农业灌溉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准确把握未来水资源供求趋势,坚持规划引领、项目为王的理念,开拓多元融资渠道,加强项目统筹指导,全力谋划推动一批重点民生水利项目落地建设,切实建好水盆子,科学治水,管住水袋子,精准配水,完善水网络,高效节水,确保全区农业发展均衡受益,持续为推动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甘州区水务局局长赵乾升表示。